“守正篤行、久久為功” 黔西南學子“加油故事”分享會成功舉辦
8月10日,“守正篤行、久久為功”黔西南學子“加油故事”分享會在興義八中舉辦。此次活動由黔西南州委網信辦為指導單位,由金州國學讀書會、黔西南州網絡文化發(fā)展協(xié)會、黔西南州蘭花協(xié)會、黔西南州綠緣花卉基地共同主辦。
活動開始,現(xiàn)場觀眾先共同觀賞了鼓舞人心的“加油故事”短片,州社科聯(lián)黨組書記、主席岑大明以《加油文化 凝聚民族復興力量的精神財富》為題,深度解讀了“加油文化”的歷史淵源及“加油文化”的精神標識。
州社科聯(lián)黨組書記、主席岑大明解讀了“加油文化”的歷史淵源
分享會上,邀請到黔西南州今年考入清華、北大的5位優(yōu)秀學生代表分享交流學習經驗,講述他們的“加油故事”;賀鏡純、劉維娜、吳江、陳昊、李文靜同學圍繞自己的學習成長經歷、專業(yè)知識,向學弟學妹分享了學習意義的認識論,以及如何求知、求善、求發(fā)展,探尋“動力”促使前進等方面內容知識,為學弟學妹們帶來寶貴的學習經驗和心態(tài)指導。
劉維娜同學分享交流學習方法及經驗
劉維娜同學向大家分享了她的學習建議和心態(tài)調整策略,語文和英語科目應該重視積累,將積累本和筆記本合二為一,用于記錄寫作素材、答題術語和思路整理,每周定期整理以跟上社會熱點。英語科目使用小而厚的本子記錄生詞,便于隨時復習加深印象。政治學科關注社會熱點新聞,提高思辨能力,保持對時事政治的敏感度,通過觀看新聞聯(lián)播或關注重要事件,獲取答題術語。心態(tài)調整方面;面對成績波動,不應讓情緒完全受其支配,可以通過娛樂、休息等活動調整情緒,分享了個人經歷中如何從一次考試失敗中恢復。面對復雜的人際關系,建議冷靜分析問題,承認錯誤并道歉,避免過度依賴他人,引用季羨林先生的話提醒自立的重要性。劉維娜鼓勵學弟學妹們要正視挑戰(zhàn),未來總會到來,即使遇到困難也不應放棄,她引用《人民日報》的話:“我與舊事歸于盡,來年依舊待花開”,祝福每個人的努力都能得到回報,實現(xiàn)夢想。
賀鏡純同學分享“”加油文化”的起源和個人成長經歷
賀鏡純在“加油故事”分享會上講述了“加油”文化的歷史淵源及其個人成長經歷。賀鏡純認為“加油”文化的核心在于自強不息、助人為樂和心懷感恩。他講述了自己的成長故事,從小學時的自卑到通過老師們的鼓勵找到自信,再到初中時期面臨各種挑戰(zhàn),最終在同學的影響下重拾學習動力。進入高中后,盡管遭遇孤獨感,但在老師的指導下學會了自我調適,找到了與自然和知識對話的樂趣。經過不懈努力,在高考中取得了優(yōu)異成績,被清華大學錄取。他的分享不僅傳遞了“加油”文化的精神實質,還展示了個人如何將這種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最終實現(xiàn)個人夢想的感人歷程。
吳江同學分享成長經歷和學習建議
李文靜同學分享學習方法和應考策略
李文靜在分享學習方法和應試策略時強調,理解課程內容是基礎,這如同與人建立關系前需先相互了解。她認為,理解后應通過大量練習提升應用能力,特別是對于生物化學這類科目,應深入教材,發(fā)掘細節(jié),以防遇到陌生考點。數(shù)學和物理的學習則需記錄老師的獨特解題思路和難點。對于語文和英語,李文靜建議通過廣泛閱讀提高語感,對照標準答案自我檢查并積累詞匯、語法和句式?荚嚽,她建議大家保持學習節(jié)奏,適度復習而非死記硬背,利用體育活動或寫作來緩解考試焦慮。她還提到,記日記有助于排解壓力,而課間活動和節(jié)日慶?蔀楦咧猩钤鎏順啡。她鼓勵學生將考試視為自我檢驗的機會,保持好奇心,不過分關注結果。最后,她引用蘇軾的話:“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激勵同學們保持夢想和決心,即便前路艱難,也能最終成功。她提醒,學習方法因人而異,如果某方法效果不佳,應及時調整,避免浪費時間。
陳昊同學以應考策略和心態(tài)調整為題分享
在互動環(huán)節(jié),臺下聽眾們就學習方法、學習習慣、人生規(guī)劃、家庭教育等相關問題進行了提問交流,氣氛十分熱烈。活動現(xiàn)場300余名家長及學生全神貫注傾聽了優(yōu)秀學子們的分享,活動受到了家長學生們熱烈歡迎和社會的廣泛贊譽。
互動環(huán)節(jié)觀眾舉手提問
學生就學習方法提問
活動現(xiàn)場
互動環(huán)節(jié)觀眾舉手提問
現(xiàn)場互動交流
興義八中準高一新生莫金金說:“聽完學長學姐的講座之后 我受益匪淺,學長學姐是值得我學習的榜,;聽完學長學姐的分享之后,我覺得成功并不是偶然 而是要通過堅持努力來獲得的,我也明白要想在高中取得成長進步,就必須努力堅持,明確目標,付諸行動。”
興義八中準高一新生莫金金提問
本次分享會旨在通過邀請今年高考取得優(yōu)異成績的黔西南學子,分享他們的學習經驗、心態(tài)和方法,以此激勵全州廣大的學生,促進教育資源的共享和傳承。
來源:興義之窗
頻道推薦
共有0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