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點黔西南訊 4月25日,黔西南州委副書記穆嶸坤到油邁瑤族鄉(xiāng)巧路村打上組開展精準扶貧調(diào)研時強調(diào),望謨縣“五人小組”要迅速與各村組建脫貧攻堅聯(lián)合黨支部,形成合力,沉入農(nóng)戶家中開展宣傳動員,講清政策,精準統(tǒng)計財產(chǎn)、物資,與貧困群眾共商脫貧致富辦法,真正做到應搬盡搬、能搬多搬、鼓勵搬、支持搬,切實阻斷貧困代際傳遞,要認真謀劃、科學制定鄉(xiāng)村發(fā)展倍增計劃,助農(nóng)增收,實現(xiàn)與全國、全省、全州同步全面小康。
州委副秘書長魏平勝,州扶貧辦常務副主任李選志及望縣委副書記、縣長何正祥陪同調(diào)研。
“你是王周國吧,我們是從州委來的,今天來主要是想了解一下你家的生活情況,能到你家里面看一看嗎?”在打上組精準扶貧對象王周國家的家門前,穆嶸坤親切的詢問著王周國。穆嶸坤平和樸實的話語拉近了與王周國的距離,兩人并肩走進了家中。在王周國的家里,穆嶸坤與王周國夫婦倆交談詢問他家生活情況、致貧原因、今后打算等。交談中,王周國告知,他家有4口人,目前大女兒正在上大學,小兒子初中畢業(yè)后在家待業(yè),自己身患疾病,家中只有妻子一人掙錢、操持家務,因為女兒的學費和自己治病已貸款8萬元,導致了家中貧困。
“你家想不想搬出去?”穆嶸坤直白地切入易地扶貧搬遷的話題.“想,我們報名搬到望謨?nèi)ァ?rdquo;王周國答應。
“你呢?”穆嶸坤把話題問向了王周國的妻子。
“不去,我不會講漢話,怕找不到飯吃。”王周國的妻子用布依話回答。
通過懂布依語的鄉(xiāng)干部翻譯后,穆嶸坤得知他們倆夫婦在搬遷問題上出現(xiàn)了分歧。
“不用怕,望謨本來就是一個布依族居多的縣,如果你們搬到縣城以后,不用擔心和人交流的事情,而且,你們兩夫婦在縣城務工,女兒大學畢業(yè)后回到縣城工作,兒子也要送他到職校去學技術,全家人都有自己的事干,再過幾年,家里面的生活就好起來了。”穆嶸坤與王周國夫婦交談著。
“搬家以后,家里面的田地還是我們的嗎?”隨著交談的深入,王周國終于將最擔心的話題說了出來。
“當然還是你們的,你們縣里面的國土局、林業(yè)局還要將土地證、林權證發(fā)給你們,你們搬到縣城以后,住建局也要把房子的房產(chǎn)證辦給你們的。”
“那好吧,我再跟我妻子商量一下,爭取做通她的思想工作。”得到肯定答復后,王周國表示要與家人進行商量再作決定。
在寨子走訪時,兩位精神爠爍的老人吸引了穆嶸坤的注意。
“兩位老人都在家。”
“在,快來家坐一下,天太熱,來喝一口涼水。”
在與老人交談中,穆嶸坤得知,眼前這位能砍柴、能喂豬的老人名叫羅如強,今年已經(jīng)88歲高齡了,他的老伴也86歲了。老人家很健談,他告訴穆嶸坤,在他們打上組,80歲以上的老人還有10多個,他是年齡最大的,孫子都上大學了。在羅如強老人的家中,穆嶸坤一行見到羅如強兩位老人的愛情見證物,一只使用超過百年的石制粑糟。羅如強的老伴告知,這只石糟在她年輕嫁過來時就已經(jīng)存在很多年了,這些年家用電器的使用才逐漸將它閑置在角落里。
“鄉(xiāng)里面干部和五人小組的成員進村入戶統(tǒng)計的時候,一定要把群眾家里面年代久遠、有收藏、展示價值的織布機、農(nóng)用器具、生活用品等民族民間文物收集起來。一個村暫時窮一點沒關系,我們的干部可以和群眾一起想辦法致富,但是沒有底蘊、沒有傳承的民族是蒼白無力的。我們的望謨縣是布依族大縣,在今后城市的建設、旅游品牌的塑造路線都是要走民族路子,不收集、保護好這些見證歷史發(fā)展過程的老舊文物,今后我們的路將會走得很艱難。”
穆嶸坤的一席話提點了隨行的油邁鄉(xiāng)干部,他們表示一定將散落民間的歷史文物統(tǒng)計好、保護好,將全州唯一的瑤鄉(xiāng)民俗民間文化挖掘出來,保護好、傳承下去。
隨后在油邁鄉(xiāng)巧路村召開的脫貧攻堅鄉(xiāng)村發(fā)展倍增計劃共商會上,為了與村里的群眾更好的交流,穆嶸坤細心地提示同是布依族的州委副秘書長魏平勝和縣委副書記、縣長何正祥用布依語與大家進行交流,用群眾聽得懂的話向大家講解易地扶貧搬遷的政策,鼓勵他們搬出深山,搬進城市,更好地生活。
共商會上,穆嶸坤從農(nóng)村生活的教育環(huán)境、衛(wèi)生條件、生活品質(zhì)、土地收入、政策宣傳等五個方面的不足和搬到城市生活教育、就業(yè)、醫(yī)療、住房等七個方面優(yōu)勢進行對比,要求參會的群眾與家人召開家庭會,商量好搬遷事宜,爭取享受國家好的政策,早日脫貧致富。穆嶸坤要求,望謨縣各個“五人小組”成員要迅速與各村成立脫貧攻堅聯(lián)合黨支部,整合人力、財力、物力,形成工作的合力,產(chǎn)生“1+1必須大于2”齊聚效應,扎實做好搬遷人口信息、家庭物品、財產(chǎn)等精準統(tǒng)計工作,用真心、真情換取群眾信任,與貧困群眾共商、共識脫貧攻堅鄉(xiāng)村發(fā)展倍增大計,共建、共享、共擔全面實現(xiàn)小康成果。(簡應康 戴毅報道)
共有0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