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點黔西南訊 義龍試驗區(qū)雨樟鎮(zhèn)烤煙生產基地位于雨樟鎮(zhèn)與魯礎營回族鄉(xiāng)交界處,涉及格沙屯、上壩田、魯礎營、海豐四個村,14個村民組。自1984年開始種植烤煙以來,至今已30多年歷史。該項目基地正式建成于2010年,受益基本煙田面積11160畝,受益農戶3236戶,煙草投入補貼資金917.78萬元。該鎮(zhèn)今年烤煙種植面積達3000畝左右,每畝年產300斤左右干煙,今年的收成任務為2.8萬擔,共設有14個育苗點,分11個村。近日,全省烤煙基地現場觀摩走進雨樟鎮(zhèn)烤煙生產基地,在現場,記者看到,煙葉基地里的煙民們正忙著耕地、育苗與灌溉,儼然一片忙得不亦樂乎的景象。讓我們共同去回顧一下該項目基地近年來的發(fā)展情況。
據興仁縣管護辦主任梁勇介紹,雨樟鎮(zhèn)烤煙基地常年烤煙種植面積為7500余畝,其他農作物面積3660余畝。經測算,畝產量高于非煙水配套區(qū)14.5%左右,畝產值高出400元,整個煙葉基地至建成投入使用4年以來,農戶對項目建設及運行積極支持配合,產生了明顯的經濟及社會效益,加快了格沙屯、上壩田、魯礎營、海豐四村經濟的快速發(fā)展。自2012年基地管護辦開展管護工作以來,按照“一健全、三到位”的思路全面開展管護工作,即管理制度健全,管理人員到位、管護資金到位、項目管護到位,保證了各項工作的正常運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當地政府重視。成立了煙葉生產基礎設施管護項目辦公室,配備了辦公室人員,管證資金足額撥付到位;二是落實專人負責管護,降低了重要設施被盜和損壞的風險,減少了修復資金;三是供水計劃由受益煙農提出申請,鄉(xiāng)鎮(zhèn)和煙站審核把關,縣管護辦審批后由管護人員按計劃供水,保證了煙葉的移栽需要。由于設施落實了專人管護,常年運行正常,不但提高了設施利用率,也減少了設施部件的正常損壞,截止目前項目共投入31萬元管護資金。
在煙葉生產基礎設施管護工作上,據興仁縣分管農業(yè)的副縣長譚代武介紹道,自2005年以來,全縣煙草部門投入資金204.6億元,建成以煙水配套工程為主的基礎設施項目。截止目前,共落實管護經費564萬余元。為進一步加強設施管護工作,結合當地實際情況編制了《興仁縣煙葉生產基礎設施項目管護暫行辦法》,不但明晰了雨樟鎮(zhèn)煙水工程項目產權、也明確了管護主體和管護內容。同時,各工程項目都建立了管護機構,設立管護資金,提倡項目設施、設備有償使用,并建立管護監(jiān)督、管護考核制度等。同時,為切實搞好項目管護工作,管護辦人員分片包干,分組定期跟蹤考核、指導、督察管護工作及效果,及時解決出現的問題,確保了煙葉基礎設施項目管護措施落實到位。目前共有管護在崗人員227人。
此外,在集群烤房管護工作上,主要分為兩方面,一是集群點負責人按照管護職責進行日常維護保養(yǎng)。按照簽訂的管護協議,對烤前、烤后的設施進行保養(yǎng),加強對該集群烤房的安全及日常環(huán)境衛(wèi)生管理。二是對運行中存在的設備損壞及時統(tǒng)計上報管護辦,管護辦對該點損壞的重要設施進行維修或更換,確保該集群點煙葉烘烤能夠正常運行。
譚代武還說:“煙草部門的主要任務是‘建好’,我們的任務則是如何‘用好’、‘管好’,通過這幾年來和煙草部門的攜手努力,我們搭建起了管護工作的體系架構。工程項目建設通過驗收后移交建設主體,并將建設設施信息資料轉基礎設施管護辦公室。管護辦公室根據設施信息、規(guī)模、類別,制定具體管護方案,明確管護內容、管護標準、管護要求及管護責任人員勞務補貼。同時,小水窖按煙農“自建、自管、自用”方式,由農戶自行管理;煙水工程、密集烤房等公共設施由項目設施管護領導小組負責維護。每年六月初和十二月初,管護辦負責對管護責任人管護區(qū)域進行綜合考核,考核分為優(yōu)良、合格、不合格三個等級,考核優(yōu)良的全額獎勵管護責任狀獎,考核合格的獎勵80%的管護責任狀獎,考核不合格的扣除責任狀獎,若連續(xù)兩年不合格者將解除其管護責任人合同。”據了解,截止目前,此項目基地共使用管護經費514.9萬元。
在煙水配套工程上,該基地以五里杠煙水配套工程為主,據雨樟鎮(zhèn)黨委書記楊忠菊介紹,五里杠煙水配套工程于2009年10月建設完工,現在已經和2010年4月建設完工的梨山平煙水配套工程連網運行,從而保證了水源的正常供給。此項目覆蓋雨樟鎮(zhèn)長箐、交樂、青底及免者四個村,46個村民組,受益基本煙田面積8111畝,受益農戶5047戶,附帶人畜飲用水400多戶。煙草投入補貼資金708.09萬元。項目中心區(qū)由水利部門安裝噴灌設施一套,總投資68萬元,覆蓋煙田面積626畝,受益農戶126戶。
據了解,雨樟鎮(zhèn)近年來春旱較為嚴重,項目建成后,使區(qū)域內6000余畝烤煙及2000余畝其他作物在適時移栽和抗旱保苗促生長上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也保障了項目區(qū)的烤煙常年生長旺盛,長勢整齊。經測算,畝產量高于非煙水配套區(qū)16%左右,畝產值高出450元,整個項目區(qū)至建成投入使用5年以來,挽回烤煙因干旱經濟損失約1000萬元,挽回其他作物損失約200萬元;同時解決了雨樟鎮(zhèn)交樂村、長箐村等19個村民組的人畜飲水問題,當地農戶對此項目的建設及運行積極支持配合,這一煙水配套工程產生了明顯的經濟及社會效益。
據介紹,在項目管護措施上,自2012年管護辦開展管護工作以來,在緊緊圍繞“一健全、三到位”的思路開展工作的同時,一是五里杠煙水工程還結合區(qū)域內人畜飲水需要,實行分段管理。供水交由地方水務局管理,按每噸水2.7元收取水費解決人員工資和維修維護費用。提水泵站重點部位的管理由縣管護辦負責,縣管護辦與保安公司簽訂協議,由保安公司派人進行管護,有效降低了重要設施被盜和損壞的風險。二是農田灌溉用水由管護辦統(tǒng)一安排調度,農戶只承擔電費。供水計劃由受益煙農提出申請,鄉(xiāng)鎮(zhèn)和煙站審核把關,縣管護辦審批后由管護人員按計劃供水,保證煙葉移栽需要。從2012年至今管護辦共計投入82.3萬元進行管護和維修維護。
據了解,在煙葉生產措施上,該項目基地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采用雙行凹壟,每一廂溝與溝相距2.2米,煙株之間間隔1米,覆蓋地膜,中間打有補水孔,既能減少開廂的勞動力,又可通過補水孔有效地補充水份;二是采用井窖式膜下矮壯苗移栽,全面使用機械打孔器打孔,提高了移栽進度,縮短了片區(qū)內煙葉移栽時間,降低了煙苗進大田的還苗期,提升了成活率,促進了煙株的早生快發(fā);三是采用“4243”施肥法,即用40斤復合肥作低肥,20斤復合肥溶水提苗,40斤復合肥追肥,最后留30斤復合肥作為偏心肥和后補肥,保障煙株在不同生長時期的肥力需求,同時有效地補充氣候因素對肥料流失造成的影響,使煙葉生長在保水、保溫、保肥上得到最大程度保障。(李祖權 報道)
共有0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