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義市教育事業(yè)邁上健康發(fā)展之路
促進公平 提高質量
——興義市教育事業(yè)邁上健康發(fā)展之路
過去五年,興義的教育事業(yè)在各級黨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的領導下,全體教育工作者一步一個腳印,執(zhí)著追求、不懈探索,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輝煌,教育事業(yè)邁上了健康發(fā)展之路。
1988年,全縣7至11周歲兒童6.31萬人,入學5.03萬人,入學率為79.71%;12至15周歲少年4.37萬人,入學2.86萬人,占65.63%;16至40周歲青壯年20.15萬人,其中文盲人數(shù)7.33萬人,占36.42%。有普通中學15所,農職中學6所,小學340所,教學點140個,校舍總面積只有8.3萬平方米,其中屬危房的有41563平方米,占總面積的49.59%。不少中小學校舍是沙磚打壘木架結構和老式石木結構,更談不上實驗室、電腦室等教學設備設施,學校教學設備極其簡陋。
近五年來,興義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教育工作,始終把教育放在優(yōu)先發(fā)展的戰(zhàn)略地位,實施“科教興市”戰(zhàn)略,努力營造“黨以重教為先,政以興教為本,師以愛教為責,民以支教為榮”的良好社會氛圍,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不斷增加教育投入,科學有序地進行了薄弱學校改造、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掃除青壯年文盲、實驗室儀器達標建設、教師繼續(xù)教育、鞏固“普九”成果、改造危房校舍、現(xiàn)代技術裝備及遠程教育建設、示范性高中創(chuàng)建、中小學布局調整等一系列戰(zhàn)役性工作,形成了從學前教育到高中教育完整的教育教學體系。
普及程度逐年提高
目前,全市共有中小學校(幼兒園)385所。其中幼兒園80所,學生21244人,4—6周歲幼兒入園率達79%;小學239所,教學點14所,在校生73567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12.60%;普通中學52所,在校生62281人,初中毛入學率為103.83%,高中在校生18637人,高中毛入學率為70.5%;職業(yè)中學3所,在校生1805人。中小學學校布局日趨合理化科學化,學生入學率和普及率大幅度提高。
辦學條件明顯改善
從1988年以來,我市先后進行了4次大規(guī)模的學校危房改造和新建工程,第一次是1993至1995年在“政府辦學為主與社會各界廣泛參與辦學相結合”的新體制下,采取“三個一點”(財政拿一點、群眾集一點、單位籌一點),多渠道籌措資金辦學,全市共投資2189.6萬元,新建了白瓦窯中學、下五屯樂立小學等141所中小學,維修、改造中小學129所中小學。其間,貴州醇酒廠出資近3000萬元新建興義八中,貴州神奇有限制藥公司出資128萬元新建神奇中學,榮盛集團出資120萬元資助新建百春幼兒園,香港人士邵逸夫捐資40萬元參與修建威舍中學,香港新界獅子會捐資30萬元港幣修建敬南何家坪中學。第二次是1996至2000年,通過群眾集資、銀行貸款等多渠道籌集教育資金,依托危改工程、義教工程、“普九”工程、邵逸夫工程以及海外人士捐資項目,累計投資7325.65萬元,新建、改擴建下五屯中學、敬南中學等40所中小學,維修、改造楓塘、新屯等中小學82所,全市26個鄉(xiāng)鎮(zhèn)都有獨立中學,村村有完小,中小學基本消除危房。第三次是2001至2002年,市政府貸款1000萬元,州政府撥款50萬元、貼息貸款100萬元,第二期“義教工程”基建?1020萬元,上級劃撥?、國債資金等?490萬元,各鄉(xiāng)鎮(zhèn)自籌匹配資金1100萬元,各部門及企業(yè)幫扶30萬元,香港、寧波等捐資70萬元,全市干部職工捐資3.5萬元,共籌集資金3863.5萬元,改建、擴建興義七中、清水河小學等中小學37所。城區(qū)中小學、鄉(xiāng)鎮(zhèn)中學、中心小學基本實現(xiàn)了能滿足教學需要的配套設施,校園綠化、美化、凈化的育人環(huán)境初步形成。第四次2003至2006年,通過銀行貸款、危改工程、義教工程、農村寄宿制等項目共投入資金1185.8萬元,改擴建中小學84所,面積8.99萬平方米,新建學生宿舍16棟,面積3.1萬平方米,添置課桌凳1萬余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