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謨縣“問、查、召”讓“惰政”無處遁形
亮點黔西南訊 黔西南州望謨縣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緊緊圍繞“向惰政宣戰(zhàn)•做勤政先鋒”主題,采取嚴格問責、明查暗訪、干部召回制度,嚴抓“庸、懶、散、慢、浮、腐”問題,確保“惰政”無處藏身。
問責制度給“惰政”戴“緊箍咒”。一是制定管理辦法,加強監(jiān)督管理,提升工作效率。出臺《望謨縣中國共產黨員和國家公職人員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行為問責實施辦法》,加強對各級機關、各類組織及其工作人員的監(jiān)督管理,增強干部的責任意識和大局意識,提高執(zhí)行力,促進效能建設。二是實施“六問責”干部管理機制,強抓懶政惰政問題。對各級機關、各類組織及其國家公職人員在工作、生活中,違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有關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以及縣委、縣政府的決策部署,不履行或不正確履行職責,組織、唆使、指使或煽動他人違紀違法的,采取“六問責”干部管理機制,讓“惰政”戴上“緊箍咒”,有效控制“惰政”漫延。截止目前,對林業(yè)工作的專項督查,誡勉談話1人,約談3人,使五年未兌現(xiàn)的公益林補助資金20天內兌現(xiàn)了4169.72萬元,完成兌現(xiàn)任務數(shù)的90%以上;對民政工作的專項督查,誡勉談話20人,約談2人,7天內兌現(xiàn)農低保資金2700余萬元,完成滯留賬面數(shù)2900余萬元的95%以上;對計生工作專項督查,誡勉談話2人,約談10人,使全縣計生工作順利通過省、州檢查驗收。
明查暗訪讓“惰政”行為現(xiàn)形。一是多渠道監(jiān)督干部,讓“惰政”現(xiàn)形。采取明察暗訪、干部下訪、下基層調研、群眾舉報等方式,發(fā)現(xiàn)干部存在“四風”突出問題,讓“惰政”無處遁形,并深入剖析根源,對癥下藥,及早發(fā)現(xiàn)“病情”,及早“治療”,有效控制“病情”惡化。二是開展“治十風、糾四風”行動,有效遏制“惰政”現(xiàn)象。成立了縣委作風整頓辦,重點狠剎“四風”中現(xiàn)出的“麻將風、人情風、吃喝風、庸懶風、推拖風、玩樂風、渙散風、專斷風、衙門風、好人風”的“十風”問題,堅持“一事一辦一結”,并在電視臺設立“勤政先鋒榜、惰政曝光臺”進行正反典型警示教育。截止目前,2014年作風建設共立案21件68人,其中違反會議紀律2件18人,違反工作紀律4件4人,工作不力5件35人,違規(guī)操辦酒席8件8人,公款旅游2件3人。
召回干部讓“惰政”者“回神”。一是借鑒學習,結合實際,安排部署干部召回管理制度。深入學習興仁縣開展干部召回管理工作先進做法,結合縣情實際,印發(fā)《望謨縣不勝任現(xiàn)職干部召回管理辦法(暫試)》,要求各單位部門、鄉(xiāng)(鎮(zhèn)、街道)認真做好宣傳工作,狠抓落實召回制度。二是嚴把召回“關口”, 多種方式“共訓”, 確保培訓實效。以存在“四風”問題為重要依據(jù),針對30%以上服務對象認為存在吃、拿、卡、要、冷、硬、橫、推、拖等現(xiàn)象,服務對象反映較大、干部職工評價較差,問題比較集中的干部職工定為干部召回管理對象,通過加強理論學習、觀看警示教育片、開展實地參觀學習等方式,做到“理論”和“實踐”兩促進、“思想”和“能力”雙提高,確保召回干部管理制度出實效,喚回干部“精氣神”。目前,縣委對全縣測評出的139人,共開展了兩批干部召回培訓,通過加強理論學習、組織看警示教育片等方式,進行為期8天的集中教育培訓,提升了召回干部的“精氣神”,確保“庸政惰政”者“回神”,“為官不為”者警醒。(付乙 報道)
![](/images/ldqxn_wx.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