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漂亮的房屋我過去想都不敢想,現在生活越來越好,我都覺得年輕了許多。”9月3日,筆者到望謨縣復興鎮(zhèn)6村壩康組采訪新農村建設情況時,75歲的老人王奶算一臉喜悅地說。
壩康組有107戶人家487人,距縣城10余公里。近幾年來,這里的群眾積極發(fā)展油桐、板栗、西瓜等農作物,經濟收入逐年上升,不少人家添置了電磁爐、電視機、洗衣機、冰柜等家用電器,有的還買車跑起了運輸。今年2月,縣委、縣政府將這里作為縣級新農村建設示范點之一,對參與示范工程建設的農戶,由國家補助每戶1.5萬元,其中對20家危房改造戶每戶多補助9000元。有了這樣的機遇,村民們十分珍惜,他們拿出剩吃儉用的積蓄來購磚買石砂,備料投勞;對16家資金不足的困難戶,村干部幫助他們到復興鎮(zhèn)信用社聯系貸款;縣城建部門則幫助做好房屋設計;缺少勞動力的農戶,到外村外寨請親戚朋友來幫忙,加快施工進度。在建設過程中,恰逢遭受百年不遇的干旱,村民們除了到小溪里挑水來拌漿砌房、澆筑屋面外,還不耽誤農業(yè)生產,這一季西瓜平均每家有5000余元的收入,其中收入最高的農戶達2萬元。
6個月過去,新農村建設使壩康組發(fā)生了喜人的變化,過去光線不好的磚瓦房,現在變成了2層以上的磚混平房,一棟棟造型各異的漂亮建筑吸引了過往客人的眼球,成了布依山寨一道亮麗的風景。夜幕降臨,村民們聚在燈光下,用布依山歌唱出新生活的心聲。“我的老伴去年病逝,他多活一年就能看到現在的變化了,真可惜!蓖跄趟憷先烁嬖V筆者時,言語中流露出些許遺憾。
目前,壩康組新農村建設基本結束,按照州委書記陳敏對這里提出的“利用交通便利的優(yōu)勢,一年種兩季蔬菜和一季糧食,進一步提高生活水平”的要求,壩康組干部群眾將想方設法把生產抓上去,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發(fā)展。 (黃香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