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龍縣檔案局,迄今為止仍然保留著一張1949年的告示,這張存放了60年的告示雖然已經發(fā)黃,但卻清楚的記錄下了安龍和平解放的重要歷史時刻。
新中國成立后,國民黨不甘失敗,糾集了大批反動軍隊集結西南地區(qū),作最后的垂死掙扎。當時,在安龍縣成立了滇黔桂邊區(qū)綏靖司令部安龍指揮所,還成立了由軍統(tǒng)特務張安慶為團長的貴州綏靖公署特務團,由興仁移駐安龍,劃歸黔西南綏靖區(qū)指揮。為阻止人民解放軍解放安龍,國民黨安龍縣政府糾集了大批地方武裝,成立“反共救國軍安龍縣預備兵團”,改編為貴州省保安17團。
1949年11月15日,貴州省會貴陽解放,人民解放軍進軍黔西南地區(qū)指日可待。經中共羅盤區(qū)地下黨組織對國民黨保安17團副團長岑立國等人開展政治工作,最終使其認清了形勢,棄暗投明并于23日宣布武裝起義,并改編為“滇桂黔邊縱隊第三(羅盤)支隊安龍游擊團”。
12月10日,興仁專區(qū)解放委員會成立后,17日,滇黔桂邊區(qū)綏靖司令部安龍指揮所及234師也通電宣布起義。當月22日,國民黨安龍縣縣長田應銑參加在興仁召開的起義會議后,回到安龍通電宣布起義,成立了安龍縣解放委員會。1950年1月20日,興仁專區(qū)軍政代表團安龍辦事處主任杜良儉來到安龍,接管了安龍政權。
1950年3月25日,安龍縣人民政府正式宣布成立,在人民政府的領導下,安龍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剿匪斗爭,于1951年4月1日完成了“安南合圍”,全面清除了安龍縣境的國民黨殘余勢力及其它反動武裝,全面鞏固了人民政權,從此,安龍歷史翻開新的一頁,全縣各族人民在政治上徹底翻了身,當家作主成了新社會的主人。